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必游景点 必游景点

明陵十三陵_明陵十三陵在哪里

2025-07-21 14:59:02 12人已围观

简介1.十三陵埋葬的都有谁2.明朝一共16位皇帝,为什么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谁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3.明朝十六帝,为什么叫十三陵呢?4.什么是十三陵?为什么称作13陵?5.十三陵景区旅游指南十三陵景区十三陵包括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

1.十三陵埋葬的都有谁

2.明朝一共16位皇帝,为什么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谁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3.明朝十六帝,为什么叫十三陵呢?

4.什么是十三陵?为什么称作13陵?

5.十三陵景区旅游指南十三陵景区

十三陵包括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十三位皇帝陵墓的陵寝的总称,目前只有长陵、定陵、昭陵对外开放。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做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截止202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康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现在对外开放的园陵有长陵、定陵、昭陵,长陵是十三陵中的祖陵,它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前面我们也说过,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修的,所以朱棣是第一个葬于此处的明朝皇帝,至于朱元璋是葬在南京紫金山了的,大家不要搞错了,长陵也是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建造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保存得最完好的陵园,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地宫可供游人参观,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其它的陵园或多或少遭受了时间的摧残,目前还在修葺中,出于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并未对外开放。

十三陵埋葬的都有谁

十三陵就是明十三陵。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陵墓,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区燕山脚下的天寿山。从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起,这里建长陵,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葬于四灵。在过去的230年间,先后修建了13座帝王墓、7座嫔妃墓和1座宦官墓。葬了十三个皇帝,二十三个皇后,两个太子,三十多个妃子,两个太监。概述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依次有长陵(明成祖)、咸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世宗)、永陵。名字的由来有人想问,明朝的十六个皇帝为什么叫十三陵?这要追溯到明朝的历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死后葬于南京中山的阳光下,称为“明陵”第二任皇帝朱(建文帝)因叔父,以“京南”(解除皇帝危难)之名出兵南京,建文帝不知去向。有人跟我说过和尚杨应龙,但他的下落不明(这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任皇帝朱祁钰,因其弟英宗皇帝被瓦拉俘获,宫中无主,遂按太后和大臣们的意愿被赐皇位。之后英宗被放了回去,在其党羽的策划下,出现了“夺门之变,英宗复辟,皇帝之变。”朱祁钰被杀,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所以他摧毁了天寿山地区建造的陵墓。他以“王”的身份葬在北京西郊的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另外十三位葬在天寿山,所以被称为“十三陵”。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永乐)和皇后许的陵墓。在十三陵中,该建筑规模最大,建造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保存最完整。它是明十三陵的祖墓,也是陵墓区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朱迪(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明朝第三任皇帝。从1402年到1424年在位22年,年号永乐。元顺帝郑智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五月二日),朱迪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防备燕王朱允_谋反,文健皇帝任命工部侍郎张敏为北平部署特使,谢贵、张欣均为北平都指挥使[1-2]。然后,他命令总司令钟松在开平驻军,并将军队移交给北方平原的王子管辖。发动靖南之战后,杨应龙自我介绍,攻击他的侄子建文帝[3-4]。1402年即位,改永乐。[5]他五次亲征蒙古,在东北设立努尔戆徒师,在西北设立哈密卫[6-7][8-9],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领土的统一完整。[10]他多次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交流。编修永乐大典[11]疏浚大运河[12-14]1421年迁都北京[15]对加强明朝的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他在位期间将从靖南后的满目疮痍发展到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朱迪也被后人称为“永乐大帝”。《成祖年谱》说:“武勇之策,与高祖相同。六师屡出,漠北尘埃落定到了季末,韦德被四面八方奉为上宾,差不多有30个国家被朝廷纳贡。陨石的宽度远至汉唐。成功是坚强有力的,是非常繁荣的。"明定陵明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任皇帝朱翊钧的陵墓。这里还埋葬着他的两位王后。陵墓位于大禹山麓,长陵西南。建于1584年至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恩门、恩殿、宝城、明楼和地宫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这是明十三陵中唯一被发掘的陵墓。定陵地宫可供游客参观。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是明朝第十三任皇帝,明朝穆宗的第三个儿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去世,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万历。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张即位初期,任内阁首辅,主持万历新政。早期亲政,勤政。中期发动“万历三大远征”,平定了巴依叛乱和杨应龙叛乱,帮助附庸国朝鲜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这时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史称万历中兴。不理后期政事,28年不上朝。女真在东北迅速崛起,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明军。从此,明朝的国家形势就衰落了。寺号,谥号范天河道者苏敦鉴光条武安仁智孝帝,葬定陵十三陵。明神宗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0岁之前,他是皇太子;10岁到20岁,小皇帝时期,只是象征性的权威,一切按大学者张做;20岁以后,亲时期早期亲政,勤政;亲政后期,虽然不上朝,但不代表他亲自主持了万历三大远征。他曾经打败过丰臣秀吉的侵朝抗日战争,是一个有民族英雄的皇帝。晚年未能教育太子,导致明朝灭亡。古今学者评论赵翼《万历二十二史注税之害》:“论者谓明亡,非死于崇祯,死于万历。“《明长陵仙德碑》上说:“明朝之亡,非出于无赖,乃出于神宗之荒谬,天启之时宦官之独断。大臣们对金钱感兴趣,官员们专门获取奉承。而四宗即位,虽然反阉割结束了,但天下之势,如一条河,永远无法再塞,鱼烂永远无法挽回。而且过于苛刻,让人怀了自免之心。王不怨其苦,于是结集为贼,贼乘虚而入,而明社去家喔呼!下雨了,但我不知道怕什么。"在《万历十五年》一文的最后,得出结论"1587年为万历十五年,年号为丁亥。表面上看起来四海平等,没什么好记性的。事实上,我们的明朝已经走到了发展的尽头。此时皇帝的努力或延安的放纵,首辅的独裁或和解,高级将领的创造或求和的习惯,文官的廉洁或腐败,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绝对保守,都导致善恶不分,都无法实现事实上有意义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故事不得不在这里悲惨地结束。《万历丁亥年年鉴》是历史上失败的总记录。"长陵:陵门-北亭-林根门-林根殿(殿内:中间有永乐皇帝朱迪的雕塑,楠木柱子,徐康的《永乐赋》,陵兴门,十五公,长陵明楼,明楼-宝鼎明楼-1的石碑“成祖文帝墓”。古代帝王。建筑中,皇帝殿内有石碑,下一层为灵床。明天大楼前有几场盛宴。明楼是帝王陵墓的象征,也是每座陵墓中轴线上最高的建筑。长陵明楼楼内有一座“圣碑”。碑制为龙头方,印额为“大明”,下方镌刻“成祖文帝墓”七字号楷书大字(图一)。其中,“成祖”是朱迪的庙号;“文”是的谥号(意为“天地经纬”)。字为老泥金,碑身绘有红漆隔膜,故又俗称“朱石碑”明长陵烧丝炉:又名辽炉,置于殿前。它由玻璃制成,晶莹剔透,小巧玲珑,是祭祀后烧竹板、制帛和金银的坑炉。在烧丝炉出现之前,古代的祭祀主要是烧柴和燔祭。如《尚书》记载舜拜泰山,祭烧柴,故又称“辽祭”。中华民族的祖先在祭祀时用燃烧的木头升起烟雾,这是对天地的祭祀,也是后世祭祀的先声,包括私人墓葬的祭祀。即使在古代,祭祀祖先时,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只是焚烧的祭品不同,使用的焚烧炉也逐渐演变成不同的类型。焚丝炉,古代又称辽炉,常见于寺庙、墓葬、私人墓葬等建筑中,用于祭奠仪式时焚烧祭品。天坛的烧柴炉是绿色琉璃瓦做的。举行仪式时,将牛犊祭祀在火炉上,用松枝芦苇焚烧,以迎接皇帝,称为“燃木迎帝”。大典结束后,圣案上供奉给奉天皇帝的供品、木板、帛等会被送入炉中焚烧,皇帝会袖手旁观和观看,称之为“望辽”。烧丝炉所烧的祭品因时代而异,随着时代的变迁,烧的祭品也有所变化,所用的燃具也逐渐规范制度,更加实用。自唐代以来,清明节就有扫墓的习俗。二十年(公元752年),朝廷下诏:“宜上坟,编成五礼,永远是套路。“到了清朝的鼎盛时期,祭祀仪式包括祭祀、敬酒、献香烛、行礼、念祝福语、给神灵送礼等。,并在烧丝炉中焚烧祭祀用的盘子,制作帛、彩纸、金银币(金银丝纸制成的金银锭)等祭品。通过烧帛帛,祭品燃烧,烟雾升腾,体现了中华民族崇祖、尊缅、尊礼、世代永拜、子孙万代的高尚习俗和美德。烧丝炉——燃烧器具从古代的简单模型演变为青铜的精密铸造烧丝炉,除陶器、瓷器、玻璃、铁器外。造型更新颖,制作更精致。它们集绘画、书法、艺术雕塑、建筑、金属铸造和机械制作于一体,使燃丝炉呈现出独特的综合艺术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魅力。它标志着中国青铜铸造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阶段,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制丝:用于祭祀的丝绸清制,这里祭祀国家的祭坛是用丝绸制成的,黑色。祭祀秋秋、常玉、方泽的协调,用蓝、红、黄、白、黑礼神制作帛;祭朝日坛,以红礼神作帛;祭月坛用的是黑丝,星星用的是黑、红、黄、白、黑丝。祭祀仙农坛、仙蚕坛制作帛;祭祀帝庙、前师庙、祠堂和统筹、哲思殿,关帝庙、文昌殿和后殿,以及首医殿、三皇宝座、仙游宫和大城隍庙,各有一尊白礼神。祭祀火神庙,制作带有红色礼神的帛;祭祀东岳庙,以蓝礼神作帛;祭祀4龙神祠,惠济寺,和神寺,丝绸为黑色礼神。先农坛是古代帝王祭祀颜地第一农民先农的地方。北京先农坛建于永乐年间。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长陵的主人——明成祖朱迪。朱迪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的父亲是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朱元璋(周豪李中,今安徽凤阳)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特殊的皇帝。他的特殊,首先是他的背景。中国古代大约有5600个皇帝。朱元璋出身最穷。他的父亲和祖父是贫穷的农民。小时候给人看牛羊,到处找零工填饱肚子。后来,张远的家乡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瘟疫,他的父亲、母亲和兄弟相继去世。无奈的朱元璋为了生存,进了一座寺庙,做了小和尚。我在寺庙待了不到两个月。因为灾情太严重,寺庙养不了这么多人。我被辞退了,成了一个拿着木鱼,拿着陶碗乞讨施舍的人。他虽然出身贫寒,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却极其聪明,泼辣残忍,很有领袖气质。他小时候放牛,都是这群牛郎宝贝里的孩子王,朋友也带着他。后来,朱元璋加入了反抗元朝的起义军,很快就当上了独立将军。终于在1368年推翻了元朝,建立了以南京为首都的明朝。明太祖共有26个儿子,长子朱标被封为太子。除了两个儿子早逝外,其余儿子都被分封建立诸侯国,监督管理地方事务,镇守边疆,甄别皇族。朱元璋以为都是我朱家人阻止外人造反。但藩王全副武装,权力很大。认为这样会长治久安。明太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后来,为了使诸王以藩王自居,他取了一些限制诸王权力的措施,编纂了一些专门劝诫藩王、规定诸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书籍,分发给藩王。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次子秦王、三子晋王、,见太子仁厚怯懦,野心勃勃,不肯安分守己。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张远65岁,朱标去世,长孙朱允_(16岁)成为皇帝的曾孙。太子死后,秦王和晋王都死了,都在朱元璋之前,没什么大区别。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71岁的张远去世,孙泰为惠帝继位。二十出头,年轻没经验,很难说服大众。燕王叔,起兵造反,训令祖上,荆以难名。文健第四年(1402年),他登上王位,自立门户。以消灭汉奸“清边”为名,揭竿而起,攻打南京。朱元璋在黄觉寺被其他和尚欺负。时间长了,朱元璋憋了一肚子气。有一天,他在扫地的时候,被伽蓝的座位绊倒了,就顺手打了伽蓝的扫帚。还有一次,老和尚看到大厅里的蜡烛被老鼠咬了,就当众训斥朱元璋。朱元璋想,伽蓝连眼前的东西都控制不了,怎么管理皇宫?更糟糕的是,我被骂了。所以朱元璋在加拉太书后面写了“遣往三千里”的字样。这些都体现了朱元璋不被压迫的性格。

明朝一共16位皇帝,为什么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谁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十三陵埋葬的人分别是:

1、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

2、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

3、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 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4、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5、明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

6、明庆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代皇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7、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8、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

9、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10、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11、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代皇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12、明裕陵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13、明思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扩展资料:

名称由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

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

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

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神路是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组成的。

碑亭位于神道中央,是一座歇山重檐、四出翘角的高大方形亭楼,为长陵所建。亭内竖有龙首龟趺石碑一块,高6米多。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长达3500多字,是明仁宗朱高炽撰文,明初著名书法家程南云所书。

碑东侧是清廷修明陵的花费记录。西侧是嘉庆帝论述明代灭亡的原因。 碑亭四隅立有4根白石华表,其顶部均蹲有一只异兽,名为望天犭孔。华表和碑亭相互映衬,显得十分庄重浑厚。在碑亭东侧,原建有行宫,为帝后前来祀陵时的更衣处,现已无存。

石雕群是陵前放置的石雕人、兽,古称石像生(石人又称翁仲)。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造型生动,雕刻精细,深为游人所喜爱。其数量之多,形体之大,雕琢之精,保存之好,是古代陵园中罕见的。?

石兽共分6种,每种4只,均呈两立两跪状。将它们陈列于此,赋有一定含义。石人分勋臣、文臣和武臣,各4尊,为皇帝生前的近身侍臣,均为拱手执笏的立像,威武而虔诚。在皇陵中设置这种石像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了。

主要起装饰点缀作用,以象征皇帝生前的仪威,表示皇帝死后在阴间也拥有文武百官及各种牲畜可供驱使,仍可主宰一切。

百度百科——明十三陵

明朝十六帝,为什么叫十三陵呢?

自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到1644年明朝灭亡,期间一共经历了16位皇帝。明朝最初的两任皇帝朱元璋和建文帝是定都南京的,第三任皇帝朱棣在位期间迁都北京,之后的历任皇帝也都是定都北京且葬在北京,明十三陵就是定都北京的明朝皇帝的陵墓所在地。

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紫金山

朱元璋于1368年定都南京建立明朝,此后一直到1398年去世时都是以南京为都城,而且朱元璋死后就葬在南京。

朱元璋的陵墓名为明孝陵,是他与马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南京紫金山麓,前后修建历时25年左右,是明朝规模最宏大的帝王陵墓。

朱棣迁都北京后并未迁葬朱元璋,所以朱元璋的陵墓一直都是在南京,而不在北京的明十三陵中。

建文帝下落不明,无陵墓可言

众所周知,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当上皇帝的,其前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失踪,他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谜。

朱棣即位后曾多次派遣人员找寻建文帝的下落,但皆未能找到建文帝,正因为建文帝朱允炆始终下落不明,所以无论在南京地区还是北京的明十三陵中都没有他的陵墓。

明代宗的陵墓不在明十三陵中

明代宗朱祁钰的情况比较特殊,当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人所俘,瓦剌人本想以明英宗作为筹码威胁明朝投降,但是于谦及太后等人以大局为重议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因此登上帝位,是为明代宗。

后来瓦剌人见以明英宗作为威胁并不能令明朝就范,索性将明英宗放回北京,朱祁镇回京后虽被奉为太上皇,但很快就被明代宗软禁于南宫长达7年之久。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的协助下成功复辟重登帝位,明代宗被废为郕王并于不久后去世,朝廷以亲王的规格将朱祁钰葬于玉泉山,其陵墓名为景泰陵,不在明十三陵所在的天寿山。

崇祯的陵墓在十三陵中

估计有不少人对崇祯皇帝陵墓的情况存在疑问,事实上崇祯皇帝陵墓的情况确实是比较特殊的。

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朱由检自缢殉国,李自成将朱由检及其周皇后葬于崇祯田贵妃的陵墓中,原因是当时崇祯自己的陵墓还没开始修建。

崇祯在位十七年为什么没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一种说法是崇祯之前请风水师找过吉地但风水师说要在崇祯十七年后修建才是吉时,所以崇祯殉国时还没开始修建陵墓;另一种说法是说崇祯忙于国家大事无心修建自己的陵墓,本人更倾向于第一种说法。

后来顺治帝入关后重新修缮了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田贵妃的合葬陵墓,因为该陵墓刚好也在十三陵范围内,所以说崇祯的陵墓是在明十三陵中,名为明思陵。

由此可见,在明朝的16位皇帝中,明太祖死后葬于南京紫金山,建文帝下落不明没有陵墓,明代宗死前被废为王,除此以外的13位明朝皇帝都葬于北京天寿山麓,所以叫做明十三陵。

什么是十三陵?为什么称作13陵?

因为还有三个皇帝没有埋在里面,分别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及明代宗朱祁钰,具体原因如下:

1、朱元璋

首先,第一位不在明陵里面的就是朱元璋。朱元璋南京称帝之后,本就一直考虑迁都的问题,太子朱标曾经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地考察,一直有迁都打算。

后来太子朱标去世,紧接着一直到朱元璋去世时候,迁都都没有落实下来,所以朱元璋也就就地埋在了南京,也就是今天中山陵附近的明孝陵。

按照朱标先前的考察,朱允炆之准备在削藩成功之后把京城迁到西安的,如果历史这样发展,后面的故事可能会大不一样,而且很可能会连着朱元璋的坟一起,明朝所有皇帝都会埋在西安。

但是没有迁都,朱元璋就去世了,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南京,安葬在了南京东郊紫金山的明孝陵。

2、朱允炆

第二位没进十三陵的皇帝,是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因为太子朱标早逝,所以朱允炆直接继承了爷爷朱元璋的皇位。

但是朱允炆登基以后开始削藩。这时候叔父亲王们大为不满,四皇叔决定起兵谋反。经过靖难之役后,朱允炆成功逃跑。朱棣害怕朱允炆东山再起,一直派人四处查找但是都未能找到。所以也不知道其尸首最终在何处。

3、朱祁钰

最后一位就是朱祁钰,他是朱瞻基的儿子也就是朱祁镇的弟弟。但是因为朱祁镇听信宦官,在蒙古族南下进攻之时御驾亲征。但是,朱祁镇成了俘虏。

然而作为一个国家国不可以一日无君。所以下边的大臣就让他的弟弟朱祁钰登基,但可是历史巧就巧在这里,当朱祁钰即位的时候,朱祁镇,被敌人放了回来,国家就变成了两个皇帝。

但后来经过几番争夺还是哥哥朱祁镇获得了皇位。朱祁镇认为他不配进皇陵,就把朱祁钰的陵墓给毁了。按照亲王的规格,给他建造了一座陵墓,被葬在了北京西山。

扩展资料:

明十三陵历史沿革

明十三陵建于1409~1645年,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1957年,北京市人民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

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2011年,国家旅游局批准明十三陵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百度百科-明十三陵

十三陵景区旅游指南十三陵景区

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下方圆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上。整个陵区原来都有陵墙,正门开在南端,蟒山、虎峪巍峨两侧,好似一龙一虎踞守大门。十三陵以地面建筑宏伟的长陵和已发掘的地下宫殿定陵最为著名。目前,明十三陵正在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这十三处明代皇帝陵墓葬有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毅宗(思宗)(思陵)等。

这些明代帝王的陵墓除面积大小、建筑繁简不同外,其建筑布局、规制基本相同。平面形制为长方形,后面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宝城。建筑从石桥起,依次分列陵门、碑亭、棱恩门、棱恩殿、明楼、宝城等。

十三陵中以长陵建筑最为宏伟,它与定陵一起,同为主要参观对象。

长陵:是明成祖朱慷的陵寝建筑,横恩殿亦称献殿、享殿,是长陵的主体建筑,是举行祭祖的重要场所。长陵被恩殿建于1427年,十分雄伟壮观,它耸立在三层汉白玉台基之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总面积为1956平方米,殿内有32恨金丝柄木明柱,最大的直径1·17米,高14·30米。梁、柱、擦、椽、斗拱等构件,皆用椭木制作,虽历时五百余年,仍牢固如旧,香气袭人。它是我国最大的一座柄木殿堂。

定陵:是明神宗帝朱谢钧的陵寝,他10岁即位,年号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48年)。 陵园规制仿照长陵。定陵地宫己于1956一1958年被科学发掘,现已修建成定陵地下博物馆。 地下宫殿由前、中、后及左、右五座高大宽阔的殿堂连结而成,全部是拱券式石结构建筑。在这些殿堂间共有石门七座。石门设计非常科学,由于其重心集中在轴部,虽重达4吨,但开启十分灵活轻巧。

地宫的平面布局基本上用"前朝后寝"的制度。前殿没有任何摆设,相当于宫前广场,中殿相当于前朝月宫殿的正殿,内有三个用汉白玉雕成的"宝座",呈品字形排列,座前各有一座**琉璃"五供",即香、烛、花,还有青花云纹大瓷缸各一口,缸盛满香油,专供长明灯使用。左右配殿无任何随葬器物。后殿相当于寝殿,称为"玄堂",是地宫的主要部分,为放置棺椁之处所。棺床中央放置万历皇帝和孝端、孝靖两皇后的棺椁,三具棺椁周围放有梅瓶、玉料及装满随葬金银玉器的红漆木箱26只,各棺椁内也装有大批随葬物品。

在定陵出土的随葬品中,和凤冠最引人注目。万历皇帝的金冠通体用极细的金丝编结而成,上嵌二龙戏珠。在精美的首饰中,万历帝的金冠可谓稀世之宝,冠顶镶嵌着的食指大小的猫眼石光芒四射。

1.十三陵景点

分别是:明长陵、明定陵、明昭陵、明显陵、明康陵、明景陵、明太陵、明德陵、明玉陵、明思陵。

1.明长陵

十三陵之首的长陵是明太祖和皇后许的合葬墓。它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南麓。

明十三陵始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是明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建造时间最早的。陵园规模宏大,用料严谨考究,施工细致,工程众多,建设时间长。只有地宫维持了四年。地面也是保存最好的。

长陵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后圆形。它前面的广场部分由三个前后相连的院落组成。

它是明十三陵的祖陵,也是陵区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明定陵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任皇帝朱翊钧的陵墓。他的两位皇后(小椴和萧静)也葬在这里。定陵,位于大禹山麓,位于长陵西南。建于1584年至1590年(万历12年至18年)。

定陵占地18.2万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的一座发掘陵墓,主要建筑包括恩门、恩殿、宝城、明府和地宫。

在文化大革命,定陵被批评为怪物,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骨和棺木都被毁了。

当时,由于人们定陵出土的大量丝织品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很快就风化了。因此,定陵的发掘也被视为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

3.明昭陵

明昭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明十三陵之一。它位于大禹山东麓。它是明朝第十二任皇帝穆宗朱载_和他的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墓。

历史上,明昭陵屡遭破坏。1987年4月修复,1992年完工。它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个大规模修复的陵园,也是正式开放的陵区旅游景点之一。

4.明永陵

明永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杨翠岭南麓,是明朝第11位皇帝与陈、方、杜三位皇后的合葬陵。

朱厚_的标题嘉靖历史上被称为嘉靖皇帝,在位45年。这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仅次于在位48年的朱翊钧。由于朱厚_的长期统治,嘉靖皇帝永陵是仅次于明朝成祖的陵墓,到目前为止,它被保护得很好。

永陵建筑独特,规模宏大,是明十三陵的代表。永陵之所以闻名天下,是因为可能有《永乐大典》个葬礼。

5.明显灵

明显陵是中国明朝第四位皇帝的陵墓,其皇后张与恭肃的贵妃郭合葬。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区燕山脚下的天寿山,是明十三陵之一。

6.明庆陵

清陵位于十三陵中的长陵西北1.5公里、仙陵西北约0.5公里处,是明朝第十四任皇帝与郭、王、刘三位皇后合葬的陵墓。

7.明陵

毛明陵位于十三陵余明陵右侧聚宝山脚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与王、纪、萧三位皇后的合葬陵。

程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二十二日病逝,享年四十一岁。沿着天宁路,程明

十三陵位于昌平天寿陵莲花山东麓,是第十代皇帝武宗和夏皇后的合葬墓。陵墓历时一年建成,整体布局沿袭前朝体系,呈前后圆形。

康陵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明十三陵中砖刻最多的陵墓。陵墓建于郑德十六年(1521年),占地27000平方米。明末,康陵被焚毁,清乾隆年间重修。

9.明竟陵

明景陵是指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和皇后孙氏合葬的陵墓。它位于天寿山(又名黑山)的山峰之下,耗时十余万人修建,于1463年3月19日竣工。

10.明泰陵

明太陵位于山东南麓,又名石家台或石家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和皇后张的合葬陵墓。

明太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笔架山南麓,又名石家台或石家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朱_樘和皇后张小康的合葬陵。

11.明德陵

明德陵位于天寿山陵墓群中的潭峪岭西麓,是第十五任皇帝和皇后张的合葬陵墓。

建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九月,弓玄宫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三月完工,地面建筑于五年二月完工,耗时五年。占地面积约31000平方米。德陵是明代修建的最后一座陵墓。

12.明玉玲

明玉陵位于十三陵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和皇后钱、周的合葬墓。玉玲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完全损坏,2001年才彻底修复。

13.明思陵

明思陵,简称四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它是明十三陵之一,明思宗朱由检、周皇后和田贵妃合葬于此。

陵墓建于1642年左右,原为四宗宠妃田贵妃的园床。明朝灭亡后,李自成下令将明思宗和周皇后合葬在田贵妃墓中。为了笼络人心它被重新命名为思陵,这使得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个皇帝和妃子合葬的陵墓。与十三陵相比,思陵的规模也较小。

在四陵附近,还有明思宗的贴身太监王承恩的墓。清朝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也为王承恩竖立了纪念碑,以表彰他的忠诚和牺牲。

明宗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光宗皇帝的第五个儿子,他于1628年8月24日即位。1644年3月17日,明朝首都北京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崇祯皇帝绝望地在故宫后面的景山上吊自杀,葬在思陵。

当前位置明十三陵位于北京的西北郊,离市区大约50公里。它们是明朝(公元1368-1644年)十三位皇帝的陵墓。

定陵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的陵墓。它的地下宫殿是1956年至1957年间挖掘的第一个地下建筑。

定陵由五个房间组成,全部用石头建造。它的总面积是1,195平方米。前厅和中厅各高7.2米。两个侧室各高7.1米。在中央大厅里有三个王座。9.5米高的后室是存放棺材的地方。

定陵的陪葬品共有3000多件,包括金、银、珍珠、珠宝、玉器、瓷器、漆器、丝绸。

2.十三陵景点英文介绍

十三陵门票可以全票购买,也可以单独购买。也就是可以买联票或者其中一个景点的门票。

十三陵景区门票预订须知

(1)游客进入景区前,应通过网络实名登记系统预约购票。请带上你的。

(2)游客全程佩戴口罩,进入景区前测量体温,刷直接到ente

德胜门-大宫门-定陵-长陵

整点发车,每半小时一班,全程10元,用北京交通卡半价。

高速公路进出可能会堵车。从德胜门开车到大公门需要将近一个小时。

在大宫门站下车。马路对面是十三陵总神道的入口:大宫门和下马背。

进入大皇宫大门后,直行约五分钟至十三陵总神道售票处。

优惠券(总神道定陵长陵)淡季80元,支持支付宝/微信。

核心景观是6组石兽和3组石人。景区门口有个二维码。可以通过扫码下载相关来听附带的讲解。

预计播放时间:40分钟。

从宗申道景区北门出来,沿公路向东北方向走大约三分钟,就有一个公交车站昌平虎庄。你可以乘坐314/872路公交车到定陵。

唐不要在定陵路口下车,离定陵景区2公里!

朱万里宜君陵定陵是新中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经院批准有组织发掘的帝王陵墓。核心景观是地下27米的地宫。地宫没有电梯进出,很冷。地宫里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和坐位。很多人在这上面砸钱.

定陵以前有恩典之殿,但它在民国被烧毁了,所以恩典堂遗址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长满树木的大平台。定陵门口,有一个多刺的身影。许多游客摸它的头.据说有好运.预计播放时间:2小时。

从定陵景区出发,可在定陵汽车站乘坐314/872路公交车到长陵景区。

长陵是明朝皇帝朱迪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的第一座陵墓。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真是风水宝地。

核心景点是恩殿。有直径一米多、高十几米的金丝楠木柱,还有朱迪铜像。

明恩寺后面的明式建筑可以爬上去俯瞰长陵。明楼后面是墓冢,尚未发掘,四周有围栏。

预计播放时间:2小时。

出了长岭,在公交车站坐872路公交车回德胜门。也可以乘坐314路公交车到昌平涧头村,然后步行1公里到昌平线十三陵站乘坐地铁。

3.十三陵景点每个陵门票价格一样吗

定陵1小时,必游。其他景点可选。长陵45分钟,陆深路半小时,昭陵45分钟。其他的陵墓都关门了,但是你可以去那里走走。比如仙灵陵的前院没有保护,可以随便去,这样每个陵要10分钟,乘以10个陵。

4.十三陵景点参观顺序

北京十三陵门票(订票后一小时允许入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先后建有长陵(成祖)、咸陵(仁宗)、竟陵(玄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开放景点包括长陵、昭陵、定陵和陆深。

明十三陵

感受明朝帝陵的宏伟。

明十三陵

感受传统中国的历史文化。

明十三陵

感受建筑的自然结合。

明十三陵

感受你我从未有过的感受。

费用描述

包括费用

1.长陵门票一张(含长陵景区第一门票费);

2.定陵门票一张(含定陵景区第一门票费);

3.三个景点联票一张(含定陵陆深、长陵三地景点第一门票费);

不包括费用。

1.园内其他代金券;

2.所有个人消费和费用包括中未提及的任何费用。

特殊说明

1.优惠政策:

免费票政策

A.1.2m以下(不含)儿童免票。b.65岁以上老人(持本市红色老年证)免费。c.残疾人免费持有残疾证。

优惠政策

A.60岁以上老人(凭)享受优惠待遇。(无北京市红色老年证的老人)b.大专及以下学历(含专科生)(凭学生证)享受优惠。c.现役军人(与军官卡)享受优惠。(以上优惠门票可直接在景区售票处购买,外宾可(你需要自己在景点购买优惠票)

2.保险说明:不含保险。

5.十三陵景点介绍,这个地方旅游必去之一!

十三陵是明朝13位皇帝的陵墓。它们位于北京西北郊区的昌平县,距离北京50公里,距离方圆40英里。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墓前有一座汉白玉雕成的石牌坊,建于1540年,结构宏伟。它是中国最大最精美的石牌坊。十三陵中,一帝一皇后合葬,如长陵;也有一帝二帝之后合葬的,比如定陵;也有三皇合葬,如茂陵、永陵、昭陵;还有一座没有皇帝也没有皇太后的陵墓。目前,十三陵只有四个开放的景点:陆深、长陵、定陵和昭陵。道路两旁的石像是一组大型雕塑群,始建于1435年。有狮子、雄狮、大象、独角兽和马两两坐在一起,在石兽后面有12个陈武、陈文和陈迅。800米的距离内,有18面正对着石像,气势磅礴。

十三陵中,长陵修建最早,规模最大,不及其他十二陵。明由60棵楠木组成的长陵恩堂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扼杀了北京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明式建筑。陵墓被定为中型陵墓,规模仅次于长陵和永陵,但在工程细致程度上居明十三陵之首。定陵宫为石造,多为青石,总面积1195平方米。它是新中国成立后规划的第一座帝王陵墓,出土了大量随葬品。新开发的昭陵于1985年重建。与其他墓葬不同的是,它有一个全封闭式的月牙城,深8.1米,高6.75米,形似月牙,俗称哑巴院子。据说在建墓初期,建造它的工匠和民工都要等墓建成后才被迫在这里吃药,变成哑巴,以免泄露地宫的秘密。它it’最好留着它。我还没有我没听说它被挖了。

6.十三陵景点电话

十三陵的订票如下:

微信搜索十三陵微信官方账号并关注;|||关注后点击参观明十三陵-;购票在左下角的菜单栏中;|||阅读购票说明,点击我读过,然后单击开始购票;|||根据个人需求选择要买的景点门票;|||选择日期和票证类型,然后单击立即预订;|||填写信息并支付。

7.十三陵景点有哪些

十三陵唯一开放的地宫神秘的地宫开放时间:08:00-17:30(旺季)(01年4月-10月31日周一-周日)08:30-17:00(淡季)(01年11月-次年3月31日周一-周日)门票攻略

8.十三陵景点门票

,上午9点到下午5点营业!

十三陵的墓葬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和河北省保定市易县。

清朝的十三陵一般指清朝的陵墓。它们是由清朝的许多皇帝在河北省遵化市和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修建的。它们在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清朝的皇陵,清朝入关后,十位皇帝除末代皇帝溥仪没有立陵外,其余九位皇帝分别在遵化市和河北易县修建了大规模的陵园。这两个墓地被称为清东陵和清西陵因为